创建良好班风,从找到“自我”开始
荔园小学北校 常佳
说到创建良好班风,我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一种集体的良好状态。也就是班级具有团结和睦、文明礼貌的和谐关系,勤奋进取、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等。
这样的班级是所有班主任梦寐以求的,但又往往求之不得。因为学生是家庭的产物,在目前这个开放的、价值观还未统一的社会里,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差别非常大,行为准则也各不相同。即使老师和学校以统一的要求去规范,学生一回到家里就又回到各自为政的现实中去了。要在不同背景,不同思想,不同能力的学生之间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并使其愿意为之努力,谈何容易。在20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中,我尝试过多种方法来追求我心中的理想班级。试过简单粗暴的高压式,试过和风细雨的说教式,也试过事无巨细全盘包办的慈母式,再后来甚至试过混合式。如此种种,却都未能如愿。
我发现,无论用什么方式,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不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对他人有价值,就很难有长久的教育效果,很难有自觉的行为。恰好,我有了个把一个班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机会,在这个班,我进行了另一番尝试。从一年级接班开始,我就围绕“认识自我,做有价值的人”这个主题思想,逐步开始良好班风的建设。
一、 在劳动中发现自我
刚入学的学生如何“认识自我,做有价值的人”呢?我刚接班就管了一件“闲事”——家务劳动。我布置学生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坚持,家长每天签名、评价,学生需要每天带着他的评价表回校,当作业交给老师。劳动并不简单,它需要坚持,需要克服困难,需要做事有条理。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对家庭有价值,自己不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皇帝。他们在其中体验到付出劳动,获得成功和认可的幸福。而从家长角度来看,家长们也不得不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一项任务,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孩子长大了,有能力做一些他们原本不放心让孩子做的事,骄纵孩子的现象也会改进,在教育思想上和老师更近了一步。
二、在集体中完善自我
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在班级我们开始了争当“小管理员”活动,把校内校外的教育联系起来。班级不设班干部,班里的事务全部由学生认领分工:“作业管理员”“早读管理员”“工具管理员”“桌椅管理员”等等。每周评一评,看看哪个管理员的责任感强,能坚持不懈地为同学们提供良好服务,做好自己的工作。同学们满意的管理员会获得红花奖励,成为期末评奖的重要依据。这种做法避免了学生把当班干部理解成“当官”,帮助学生从小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品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提高了责任感,在为同学服务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很多不易被发现的优点也在工作中体现出来了。他们逐渐把自己和集体联系起来,更能推己及人,同学关系也更和谐了。
三、 在学习生活中追求自我
在我的班级,学生能力差别很大,那如何在学习生活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呢?我把全班47为同学分成了八个学习小组。首先从竞选组长开始,让能力强的同学脱颖而出,他们不仅要自己学习好,还要得到同学的认可,肩负带领其他同学进步的重任。然后,组长组员互选,形成一个便于合作的学习组。每组都会有优秀的同学和需要帮助的后进的同学,让每个小组都向着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目标努力。每个组都会有自己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分工合作,集体展示。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使每个学生都有了新的学习目标,会在其他同学的协助下,取长补短,充分地展示自我,实现自我。
四、 由每个更好地“自我”组成良好的班级
试想,每个学生在一个集体里都能有实现自我的机会,有互帮互助的同学,他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在这个集体里找到存在的自我,也一定会为维护这样的集体做自己最大的努力。因此,良好的班风不是建立在集体对个人的严格约束上,而是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为有更好的自己而维护整个集体。
我希望,通过不断地尝试、探索,找到最佳的方法来创建心中的理想班级:在班级凝聚团结的力量,培养和睦的情感,用文明礼貌来建立和谐关系,以勤奋进取、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
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202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