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教学研讨|深港双语学小数,中外共饮一杯茶 ——荔园小学(玮鹏)成功承办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3-20 信息来源: 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

  2025年3月19日,福田区国际理解教育校本化探索与实践研讨活动在荔园小学(玮鹏)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形式丰富,有渗透课、专门课、专家讲座,实现了深港两地,线上线下,双师双语教学,面向全区实时直播。

  伊始,荔园小学(玮鹏)合唱团缓缓走向会场中央。一曲“同一个世界(One World)”勾起了与会者走向世界的畅想。

  下午14点,在康清宇老师的主持下,研讨会正式开始。出席的嘉宾有香港播道书院校长卢伟成先生和副校长傅备雯女士,北京特邀专家王晓宁老师,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黎新风同志,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素养教育研究部雷迎花部长,荔园小学(玮鹏)校区负责人薛莹副校长,荔园小学(园岭)校区负责人杨柳主任,区属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和其他公民办中小学亦派教师参会。

  深圳和香港是山水相连的兄弟城市,荔园小学和播道书院是交流密切的姊妹院校。香港播道书院校长卢伟成先生和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黎新风同志分别致开幕辞。

  卢先生以《西游记》《逍遥游》和儒道经典为引子,从东方哲学的角度思考国际理解教育的推行,提出应该东西并重,无分东西,因为天下大同,本是同一。

  作为东道主,黎书记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忱欢迎。他指出荔园小学始终秉持“多元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希冀教育界同仁协力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第一节展示课系国际理解教育渗透课,由荔园小学(玮鹏)数学科组长杨丽平老师和香港播道书院数学科组长伍丽卿老师线上线下、汉英双语共上《小数的意义》。二位老师以“畅游深港”为主题,结合双城生活情境,如深圳市民广场与香港金紫荆广场的占地面积、深圳大梅沙的海滩长度、香港叮叮车的票价,通过动手操作与情境体验,带领学生经历小数意义的建构过程,培养数感和迁移能力,激发学生深港两地文化生活的探索兴趣。

  第二节系国际理解教育专门课,由荔园小学(玮鹏)朱冕华老师执教《茶言观世(A world in a tea cup)》。她以“向2025年深圳市茶博会提建议”为大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整合多模态学习资源(文本、视频、实物道具),从历史视角让学生理解“茶”因何成为了跨文化交流的媒介。在汇报环节,同学们用流利的英语描述茶的分类、传播历史和饮茶礼仪,结合“10后”的审美取向设计茶具,提出改善奶茶口味的方案,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初步形成了跨文化共情能力。

  回顾历史,“小数”的概念从产生到理论完备,中国数学家刘徽、中亚数学家阿尔·卡西、荷兰数学家斯蒂文都作出过贡献。小数虽小,大有门道,是世界各民族的集体智慧。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的茶,从中国起源,进而被世界各民族集体喜爱。无论是“小数”,还是“茶文化”,都带着鲜明的跨文化交流印迹。

  听完了杨丽平老师和朱冕华老师分享的教学心得,北京市西城区英语学科带头人——特邀专家王晓宁老师点评道,现在的育人评价体系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荔园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正当其时。她认为中国大陆的本土基础教育非常扎实,这是我们的优势。最好的国际教育路径应该是中西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英语是国人走向世界的工具,学习英语必定是听说为先,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沉浸式交流。

  谈及北京四中的教学经验和家庭教育经验,王老师指出公立学校必定以国家统编教材为纲,提供类母语真实语言环境,辅之大量的原版读物,把学生的兴趣付诸实践。王老师深情寄语深圳学子要学好英语,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的文化和魅力带向世界!

  活动最后,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素养教育研究部雷迎花部长作总结讲话。她感谢北上鹏城的香港客人,为上课的老师点赞,今天的渗透课和专门课让人看到了深港交流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无限可能。她认为这次分享会充满了教育热情与实践智慧勉励所有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继续推进相关课程,用勇敢坚持摘取国际理解教育领域的累累硕果

  此次校本化探索与实践研讨会,是荔园小学(玮鹏)获评“福田区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后的系列活动之一。展望未来,荔园小学(玮鹏)将继续在国际理解教育的一方天地中努力耕耘。

  撰稿人 康清宇

  2025年3月19日

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202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