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借鉴先进教育教学研究经验和成果,融汇教育智慧,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促进课堂教学变革,提升我校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教研水平,2022年12月2日,我校特别邀请了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胡立根老师开设“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造”专题讲座。
胡立根老师从当代教学的困境、教学本质的理解、学习本质的探索和教学破局的途径等几个方面为我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做出了指引。
胡老师认为,当代教学存在着六大困境:智能发展困境、科技加速困境、智力逆差困境、深度学习困境、教学衰减困境、智能势差困境。而这些困境,反而更加驱动着教师队伍落实好“双减”工作。当代教学的困局给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接着胡立根老师针对困局分享了破局的方法和策略。胡立根老师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方法的分享——生动课堂、基于学习、设计习程、建设场域和因材施教。除此之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讲座上,胡立根老师从学生的主体性入手对教学本质进行了分享。胡老师反复强调学习是学生的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教学应该是师生的心灵交流之场,是知识、思想、智慧和情感的交流,不应该是教师对知识的单一传授。“教学”除了“教”,还值得探究的是“学”。随后,胡立根老师从学习本质的探索对学习进行了讲解,他强调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应该是一个启智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和文本、和自己、和老师等对话,从而进行自我的知识建构和提升。
“学习之山,老师应该讲在‘半山腰’,教的本质只是辅助。”在提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胡老师认为:学习过程中的老师,是向导,是助手,是资源平面图,是交流对象,是负责为学生的学习指引门径,搭建平台,提供咨询,分享经验,倾听交流,回应反馈。虽有一定的主导性,但本质上应该是从属的地位。而实现“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将教学、课堂建筑在“阅式学习”的基础之上,建筑在学生阅读教材、阅读讲义、梳理教材与讲义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课堂才能直奔学生的困惑,直奔难点与重点,才可以进行引申和深层推论,才可以进行应用性训练,才能真正高效起来。
胡老师的讲座让在座的教师重新审视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对接下来我校的语文教育和教学起到很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未来,荔园小学的老师们将继续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稳扎稳打、夯实根基,做好学生的筑梦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图/文:许冰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