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2024—2026年)省级培养项目在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百花校区开展,各地教育专家、名师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培训伊始,百花校区穆洋副校长上台对学校进行介绍,展示了我校基于“三力”课堂开展多元素质教育的实践成果。
穆洋副校长对学校进行介绍
唐叶主任主持
随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小幼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白皛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在声音中感受诗词的魅力》专题讲座。白老师首先以热情洋溢的话语向各位教师表示欢迎,并强调了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他提到:“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情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凝聚着民族精神,体现着时代风貌,承载着教化功能。”白老师的言辞间流露出对诗词的深厚情感,激发了在场教师们对诗词的浓厚兴趣。
白皛老师带来专题讲座
紧接着,白老师开始深入探讨诗词的读法,特别是吟诵这一传统方式。他强调,吟诵不仅是声音的表现,更是诗歌的学习方式、创作方式。通过吟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白老师用杜甫的《绝句》等例子,展示了吟诵的独特魅力。他一边吟诵,一边讲解每个字的读音、声调以及背后的含义,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到诗词的声音之美。
白皛老师对古诗吟诵做深入解读
在讲座中,白老师还特别提到了声调在诗词中的重要性。他解释说,声调不仅赋予了诗词音乐性,还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平声舒展、悠远,适合表达细腻、婉转的情感;上声、去声则富有变化,能表现出激昂、顿挫的情感。而入声则短促、强烈,常用于表达决绝、坚定的情感。通过对比不同声调的读法,教师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声调对诗词情感表达的影响。此外,白老师还分享了他在推广诗教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他提到,诗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诗词知识,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强大与坚定。白老师鼓励教师们积极投身到诗教事业中,引领学生诵读经典,感受古代诗人身上那些了不起的人格品质,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变得更加美好。
以诗启音舞,以音舞释诗,在诗歌吟诵的意蕴中,福田区优秀音乐教师,艺术教研员吴丽娜老师携手二(1)班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诗乐舞融合公开课《画》。课堂伊始,吴老师引导学生们聆听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孩子们随着旋律轻声合唱。接着,吴老师亲自示范并教授学生用动作停顿感受歌曲中的长音技巧,激励孩子们以最纯真自然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展现歌曲的意境。课堂上,孩子们通过自由的表达和互动合作,在轻盈的歌声和曼妙的舞蹈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诗乐舞的融合演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浓厚的兴趣和对诗乐舞的喜爱。
吴丽娜老师诗乐舞融合公开课《画》
课后,吴老师满怀激励之情,邀请孩子们踊跃发言,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学生们畅所欲言,不仅表达了对课程的深切喜爱,还畅谈了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点评时段更是精彩纷呈。白皛老师以满腔热忱,亲自为学生们演绎了古诗《画》的吟诵艺术,他的声音悠扬而富有韵味,仿佛将听众带入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画卷之中。白老师不仅精准地展示了吟诵的技法,更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使整堂课的气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皛老师点评演绎古诗吟诵
在荔园小学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我们共同见证了教育的力量如何与诗词、歌舞的雅致相互交织,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带着对教育的热爱、对诗词的执着、对孩子们未来的憧憬,让我们继续在教育的征途上探索前行,用诗意的语言、智慧的火花,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之光!
活动合影
图/王紫昂
文/殷婉婷 于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