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教研活动|聚焦核心素养,优化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5-03-24 信息来源: 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
  春和景明,万象更新,春日暖阳倾洒在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园岭校区,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在这美好的时节,数学科组的老师们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齐聚一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整个教研过程热烈而充实,大家在思维碰撞中,共探数学教学的新路径,为提升教学质量注入春日活力。
  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园岭校区的郭伊晗老师和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通新岭校区的汪楚惟老师依次进行精心准备的说课展示,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园岭校区的王柯宇老师进行公开展示课。本次教研活动特别邀请了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李一鸣老师莅临指导,校领导杨主任、程主任、刘主任带头深入课堂,同教研组教师一起积极参加听课,专家从专业视角精准评课,剖析教学环节的亮点与不足。
  Part.01 说课:呈现教学构思
  郭伊晗老师的说课聚焦《什么是面积》,明确理解面积含义与比较方法为重点、培养空间观念和量感为难点,通过导、探、用、练引导学生直观操作,借助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相关能力并促进知识迁移。内容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从教材分析精准把握重难点,到教学过程的四环节紧密相连,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知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特色部分聚焦数学素养培养,方向明确。
  汪楚惟老师的说课内容围绕《什么是周长》,以认识长度单位和平面图形为基础,旨在让学生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积累测量经验,通过看、描等直观操作活动,明确重点是认识周长,难点为准确测量,后续延伸至图形周长计算。说课内容从知识基础到后续延伸规划清晰,以积累测量经验为目标,借助多样直观操作活动展开,重点难点定位准确。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能有效引导学生认知。
  Part.02 上课:展现课堂风采
  王柯宇老师公开课的内容是《平均数的再认识》。课堂上导入部分引入AI人物叙述故事背景,AI讲述在校园歌唱大赛中,学生在评委的打分的结果中猜测谁是冠军,随之引出了平均数的概念。学生们积极讨论如何计算平均数,在互动中发现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体现其灵敏性;在去掉极端数据之后平均数又能展现其代表性。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在趣味情境里清晰理解了平均数的两大性质。
  Part.03 评课:精准剖析指引
  三位青年教师说课、展示课结束后,李一鸣老师对其表现进行了细致点评。李一鸣老师对于两位说课的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教学表述,应精简语言,避免长句,不用文字堆砌,借助外显行为辅助理解;二是课程设计,概念课要理清知识结构,注重导入与理解,把握教材,教材文字非定义;三是教学资源,注意教具等的衔接及动静结合。
  紧接着,李一鸣老师点评王柯宇老师本次教学展示课优点显著,板书工整、字迹优美,教态自然且语言流畅。但也存在一些提升空间。情境创设上,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实操性不足,建议融入更贴近学生日常的场景,做到虚实结合,以实际为主。

  Part.04 磨课:凝聚团队力量
  学校数学科组高度重视此次教学展示活动,科学统筹、周密部署,全体教师分工协作,为两位主讲教师的精彩呈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郭伊晗老师秉持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坚持每日开展一小时无网络环境下的模拟说课演练。数学科组全体成员及刘长青主任、黄佳主任全程参与观摩,通过即时点评与针对性建议,助力其教学技能持续精进。这种高强度的实战化训练模式,使教学设计在反复打磨中日趋完善。
  王柯宇老师以深度教研为导向,四度重构教学设计,在刘长青主任、程艳主任及五年级吕安伟老师、曹海兰老师的全程指导下,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等多元形式,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教学团队针对课堂生成、师生互动等关键环节进行精细化指导,最终打造出非常有价值的优质课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入职仅半年的青年教师,王柯宇老师展现出优秀的教学素养与成长潜力,其课堂实效获得教研组专家的高度评价。

  此次教研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三位青年教师的说课与展示课精彩纷呈,为教学研讨提供了丰富素材。李一鸣老师的点评高屋建瓴,精准剖析,让参与的老师们拓宽了教学思路,收获满满。特别感谢专家的莅临指导,带来专业且深刻的见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点亮了明灯。相信在这样浓厚的教研氛围中,老师们定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文/陈泳
  图/李小莉
  审核/程艳 

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202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