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建立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班级“困难生”的个案反思

发布时间:2017-05-25 信息来源: 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

教育其实也是一种艺术——爱的艺术!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学困生也许每个班都有,而且我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对策,可是,我认为教育学生关键在于,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办好当前教学,提高素质教育成果,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

既然师生关系这么重要,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怎样来处理好这种关系呢?在这里,我就来向大家介绍我与一个学生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一、案例背景:

在我的班里有一个不愿意说话,成绩很差,经常拖班级后退的学生曾某……

二、案例过程:

去年一年级刚入学时,曾某跟普通同学差不多。进入二年级时,我就发现了他变了: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自己的妈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妈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妈妈为什么会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听她的话……”“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廖老师就喜欢这样的孩子!我要奖励你!”

得到老师的喜欢、认可与奖励,曾某明显有行动了。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开始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李玲(化名)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李玲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李玲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曾某,教育曾某。有时,李玲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曾某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李玲同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曾某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李玲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李玲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当然仅有这些还不够。我知道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找来曾某同学的妈妈,给她讲述了曾某同学的在校表现,夸奖了他的进步。我还说,孩子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可见这当妈妈的在家里一定很用心很有方法。一番话夸得曾某妈妈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她连连说:“惭愧惭愧,我做得很不够。”

  不用说,曾某同学回到家里,受到了妈妈少有的表扬。他已经从一个困难学生,转变成了班里的优秀学生。我为他的转变与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

三、案例分析:

  1、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都应“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表现暂时落后的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曾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2、润物无声,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曾某同学与其他同学交朋友做起,和李玲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家校合作,共助学生进步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曾某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而家长的粗暴批评使得他这一切都变本加厉了。因此,我通过跟家长沟通,夸赞孩子与家长,使得家长心情愉悦,同时也认识到之前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简单粗暴问题。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曾某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学困生转变为优秀生!

通过这件事,我深切地体会到: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只有爱心和耐心才能让这些孩子敞开心扉,和老师成为朋友,使学生逐渐进步。

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2023©版权所有